廠商發力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讓新能源汽車市場在2014年實現了大爆發。
“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9月1日起,這條旨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正式實施。對于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的整車廠商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該生效十天后,9月10日,在上海北外灘碼頭上,東風日產的啟辰品牌便發布了他們的一款純電動汽車——晨風。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任勇在新車發布現場表示,“歷經四年打造這款新品,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成為我國純電動車市場好牌子!
另一個吸引人眼球的消息來自于江淮汽車,9月2日江淮汽車股份公司發布公告稱,江淮將向美國GTA公司出售“愛意為”純電動轎車。GTA公司將采購至少2000臺電動汽車在美國市場銷售,首期200臺電動汽車銷售合同已簽署,100臺電動汽車已于9月3日從合肥港啟運。
而在9月9日,上海江淮汽車也推出了“和悅iEV4”電動車。一時間眾多新能源汽車廠商摩拳擦掌紛紛在今年亮出自己的新牌子、新款型汽車。
在這份由工信部擬定發布的名單中,包括北汽、廣汽、江淮、比亞迪、東風等25家車企的113款車型,涵蓋當前業內的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品牌和型號。
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優惠也在今年全面鋪開,除了減免購置稅以外,包括公務車新能源化、電動車實行扶持性電價、落實地方補貼和打破地方保護、放開新能源汽車企業準入等等舉措也在逐步落實。
例如在今年3月,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李耀新在上海城市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公益活動上宣稱,上海將重點在大學、機關、大型居民社區等區域布局充電樁,并考慮建立帶充電樁的停車位供新能源汽車專用。預計到2015年,上海全市將實現13000輛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目標,新建各類充電樁6000個左右。
廠商的力推和扶持讓我國電動車市場在今年迎來了爆炸性的增長,據我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201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生產20692輛,銷售20477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2.3倍和2.2倍,產銷量已超過上年全年數量。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185輛和11777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507輛和8700輛。
汽車界業內人士甚至稱2014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元年”。汽車新媒體AutoLab創始人趙奕接受《財經天下》周刊記者采訪時認為,電動車能在今年爆炸性增長,除了以上廠商和各地方推廣原因之外,還有民眾對電動車、新能源汽車認識的轉變。
“這要拜特斯拉(259.28, -0.29, -0.11%)的推廣!壁w奕認為正是特斯拉這種高端電動車的入市讓眾多消費者改變了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疤厮估幌伦訌母叨祟I域切入汽車市場,讓消費電動車成為時尚前衛、有環保理念的事!壁w奕稱。
對于消費者而言,此前新能源汽車的售價或將是阻礙他們積極消費的一大因素。好在一系列的補貼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定的優惠支撐。
東風日產市場銷售總部專職副總部長葉磊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得益于地方的雙重補貼,以及免征購置稅后,啟辰大約有10萬元的讓利空間,消費者購買晨風電動車低配置車型的花費在18萬元以下。
更多的業內專家將新能源汽車的拐點定在2015年!肮者^這個彎兒,后續有可能進入快速發展期,那么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將會超越50萬臺!壁w奕預測。
交通運輸部: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指出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初具規模,在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配送等領域的總量達到30萬輛;新能源汽車配套服務設施基本完備,新能源汽車運營效率和安全水平明顯提升,新能源汽車對城市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的貢獻率達到20%。
《意見稿》指出,新能源汽車代表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發展新能源汽車,對我國改善能源結構、減少空氣污染、推動產業升級具有積極意義。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新能源汽車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以加快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服務綠色交通建設為目標,以優化交通運輸能源消費結構為核心,創新推廣應用模式、落實扶持、完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推廣應用,努力實現交通運輸發展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
此外,交通運輸部就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提出以下幾點目標。
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
新能源汽車占城市公交車、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配送車輛的比例顯著提升,充換電配套設施服務更加完善。公交都市創建城市新增或更新城市公交車、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配送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京津冀地區新增或更新城市公交車、出租汽車和城市物流配送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5%。到2020年,新能源城市公交車達到20萬輛,新能源出租汽車達到5萬輛,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車輛達到5萬輛。
純電動汽車節能一半以上
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的運營效率明顯提升,純電動汽車運營效率不低于同等燃油車輛的90%。純電動汽車較同等燃油車輛節約能源一半以上。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出租汽車和城市配送車輛的可靠性顯著增強,車輛故障率明顯減少。
顯著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推廣應用的標準規范體系基本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比較完善;新能源汽車購買、運營、維護成本顯著下降,交通運輸企業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主動性明顯增強。